上海人夏日必备! 街头场面壮观, 有人跑十几公里只为..."时间都提早了"!
申城的夏日气息越来越浓了
说起夏日标配
除了西瓜🍉
一碗上海独有的冷面
更是让不少人的DNA动了吧
"一碗冷面,
是这座城市夏天的开始"
"这天气跑十几公里
只为来吃碗冷面,值了!"
《繁花》里玲子回国
阿宝也用冷面来招待她
"冷面,你好大的魅力!"
今年
上海多家老字号的冷面
都接连上市啦
说起冷面
上海人没有不知道"四如春"的
这家几十年的老店
一到饭点就人头攒动
顾客等位吃面的场景
可谓壮观
早上10多,还没到饭点,四如春的冷面柜台前就排起了长队,用"人满为患"来形容丝毫不夸张。
中午,店堂外面更了不得,大太阳下,等待入室点单的长队排了十几米。
打包柜台上,冷面碗更是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山丘,外卖架上也已经摆放了不少待配送的餐品。
立夏后,冷面就是上海人餐桌上的心头好了,点好单,再等位,那一份份三丝、辣肉、大排,必不可少的是配上花生酱,"懂经"的食客最明白,这一碗碗冷面离不开的就是那独具特色的浇头。
还有很多市民特地跑来
就为了"四如春"的这碗冷面
↓↓↓
市民:
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味道,花生酱很不错的,口感很舒服很适合夏天。
市民:
这个面蛮好吃的,这里设备什么的也一般,但味道就是好,我吃了太多年了,原来这家店在中山北路,特地跑到这里来吃的。
四如春的冷面4.5元一两,2两起售,三丝10元、辣肉15元,与亲民的价格相比,面条的出品与口感显得格外物有所值。
为什么能"伺候"好
上海人刁钻的口味
秘诀还是在工艺和流程上多年来,四如春坚持用自家的工场制面,以固定的配方比例,保证面条的韧度和口感。
面条色泽清亮,微微泛黄,为了保持面条良好的支撑力和适中的硬度,拌上特调的酱油和麻酱,简简单单就是一碗口味清淡但层次饱满的拌面。
在制作冷面上
四如春还有一项独创
——"本帮风扇冷面"
师傅发明了一边用手抓起冷面,一边用电风扇吹的降温大法,经过抖动,吹干,面条才得以丝丝分明。
四如春面馆1939年成立于长寿路,也有一说从1929年瑞金路开店,无论哪种故事版本,至少也有了大几十年的历史。
1996年,四如春迁到石泉路,至今也已有28年了,日日一副火力全开,门庭若市的光景。
记者了解到,这份上海人爱的美食估计做到10月份。
除了"四如春"
上海多家老字号
也纷纷提前上市
生意火爆
位于青浦区的这家老字号大富贵分店,门店生意兴隆,店内不少食客正享受着美味的凉面,后厨的厨师也是忙得不可交,店内还专门开辟出了冷面、冷馄饨专区。
据门店主管介绍
从4月底就开始提供冷面了
第一天销量就很好
而在位于长宁区茅台路上的老字号玉华饮食店里,前来就餐的市民也是一波接着一波。
而除了堂食,外卖生意也是出奇的好,外卖小哥们介绍说,每天中午都要来这里好几趟,几乎回回都有冷面。
店家表示,他们从4月底就开始售卖冷面了,每天大约200斤左右的冷面,一般下午一两点就卖完了,每天大概能卖出500到700碗。
5月中旬的一个中午,记者来到中华路上的老字号德兴馆,大堂里几乎座无虚席。
许多食客都点了新上市的冷面,酱料里有浓郁的花生酱,加一些醋,美味不失清爽,再配合上喜欢的浇头,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。
店长表示
5月中旬就推出了冷面
上海德兴馆(中华路店)店长 王佳运:
今年热得蛮早,很多市民问什么时候有冷面,我们从5月14日开始就推出了今年的冷面。
位于杨浦区平凉路的一心斋也是一家老字号,创办于1958年,今年新晋为中华老字号。店内各种各种的熟食和点心,琳琅满目,三黄鸡、酱牛肉、牛肉煎包、牛肉锅贴、冷面、刨冰是这家店的传统特色。
工作人员表示,该店的冷面和冷馄饨供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。记者注意到,一心斋挂牌的冷面浇头品种不少,有鳝丝、辣牛肉、辣酱、三丝、罗汉香素、绿豆芽、蚝油牛肉、红焖牛筋等十几个浇头品种,可以满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。
上海故事家严夏表示:"现在冷面上市提前了,老早冷面要端午以后上市了。"
在沪语小说《弄堂》作者胡宝谈记忆当中,以供应冷面的高峰集中在七八两个月,最早也是从六月中旬开始供应。
上海独有,夏日必备
冷面是上海人的饮食文化之一
已有百年历史
沪语作家胡宝谈认为
上海人的冷面
与其他地方的冷面工艺
是不同的
↓↓↓
上海叫冷面,其它地区大多数叫凉面。怎么让面变冷,上海和别的地方采用的方法不同。别的地方是过水面,就是用冷水过面让面条冷却,包括朝鲜冷面也是这种方式。
上海的冷面一开始也是过水的,也就是用自来水直接冷却,但这样做容易产生卫生问题。冷面曾经在上海被禁止销售。直到四如春的大师傅朱永根发明了“风扇冷面”——面条熟后,加葱油一边用筷子拌,一边用电风扇吹冷,这种冷面的做法也是上海独有的。
坊友们吃上今夏的
第一碗冷面了吗?
最喜欢哪个浇头呢?
欢迎留言分享~
记者:王笛、邵林峰 、 徐哲、李婷婷
摄像:瞿煌俊、叶煜杰、杜永超
编辑:盛莉(见习)
视频:王笛
部分来源:新闻晨报·周到APP(记者 严山山)、上观新闻